10月10日,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甘肅省人民政府、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節水論壇在甘肅蘭州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甘肅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魏山忠等領導出席論壇并致辭。
來自全國人大、全國政協、農工民主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部分省市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領導專家參加論壇。


尊敬的何主席,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謹代表會議主辦單位之一的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對第二屆中國節水論壇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蒞臨論壇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我以“幸福河內涵要義與指標體系探析”為題作簡要匯報。所謂探析,是初步的討論,以下概念、問題和數據等僅供參考。

追求幸福是人類努力奮斗的目標,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我們針對“什么是幸福河”“如何評價幸福河”“如何實現幸福河”這三個核心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馬克思認為,幸福是對人生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的快樂體驗。聯合國自2012年起每年發布《世界幸福報告》,幸福指數從0-10分為11個等級,通過6個經濟和社會因素來進行綜合評估。
根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馬克思幸福觀,我們提出“幸福河”的概念,即能夠維持河流自身健康、支撐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體現人水和諧,讓流域內人民具有安全感、獲得感與滿意度的河流。可從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這五個層次體現。概括來講,幸福河就是安瀾之河、富民之河、宜居之河、生態之河、文化之河。我們提出了河湖幸福指數的概念。河湖幸福指數是綜合反映河流及湖泊滿足人類需求或提供服務、保持自身良好狀態的能力與水平的指數,具體由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五維指標定量評價得到。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20個、三級指標23個。
同時,我們提出了河流幸福指數(RHI)的計算方法。60分以下是不幸福,60-80分是一般,80-90分是幸福,大于等于90分是很幸福。河流幸福指數(RHI)還可借鑒國際對幸福指數的確定方法,通過調查公眾對所在河流與水公共服務的滿意度來確定。
以2016年黃河的相關數據計算得出,黃河的幸福指數是71分。紅線代表短板指標。分開來講,“安瀾之河”即水安全方面,得分是86分,短板是中小河流和城市防洪存在薄弱環節。“富民之河”即水資源方面,得分是69分,最大的短板是水資源先天不足、缺水嚴重、影響加劇。“宜居之河”即水環境方面,得分是56分,短板是劣Ⅴ類水質未脫帽,地下水局部超采。“生態之河”即水生態方面,得分是57分,短板是河流水生態退化較為嚴重、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總體偏差。
“文化之河”即水文化方面,得分是85分,短板是水治理公眾參與度、流域水情公眾認知度不高。針對“補短板”,提出了建設“幸福黃河”的路徑,以習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指引,從五個維度提升幸福指數。
針對水資源豐度、缺水率等指標短板,必須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實施從供水節約向全流域耗水節約的轉變、從注重“二生節水(生產、生活)” 向“三生節水(生產、生活、生態)” 并重的轉變、從單純關注水量節約向節水促進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節水三大戰略轉變,著力構建“五位一體”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系。
針對水資源豐度、地下水采補平衡率、防洪達標率等指標短板,亟需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失衡的問題,實施需求側優化調控,供給側優化完善,實現空間均衡。需求側優化調控即以水定地、以水定產、以水定城、以水定生。供給側優化完善即完善工程體系、優化配置方案、優化調度管理。
針對重要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水土保持率等指標短板,加快實施系統治理,重點推進“一廊五區”生態保護與修復。針對政府監管體系不完善、市場調節不充分、公眾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必須兩手發力雙管齊下,加強法制建設,深化水價改革,強化社會監督,增進政府-市場-公眾協同。
通過精準施策,不斷提升黃河幸福指數,預計2025年年底幸福指數提升至75分,2035年年底幸福指數提升到80分以上,進入“幸福”等級。中國水科院計劃從今年年底開始,研究發布《中國河湖幸福指數報告》。
當前,我國水治理已進入深水區。應以打造“幸福河”為目標指引,按照新時期“十六字”治水思路的要求,積極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通過科學評估河湖的幸福指數,找準各流域和河流主要問題與矛盾,以轉變人的涉水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為重點,強化科技創新和機制改革,一河(湖)一策,群策群力,努力將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都打造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