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11-27來源:水利部
在四川省委水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水利部部長 陳雷
(2011年11月24日)
同志們:
非常高興應邀參加四川省委水利工作會議,這次會議充分體現了四川省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的堅決態度和有力舉措,充分體現了水利在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會兒,奇葆書記和巨峰省長將作重要講話,對四川水利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借此機會,我講四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全國上下高度重視,水利發展形勢喜人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大力發展民生水利、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和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重要時期。以中央1號文件出臺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召開為標志,水利改革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
第一,中央重視程度前所未有。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水利工作,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央先后出臺1號文件、召開最高規格的水利工作會議。這是我們黨成立以來、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次以中央名義出臺水利綜合性政策文件,第一次以中央名義召開水利工作會議。中央將水利提升到關系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高度,提升到治國理政、現代化建設和民族振興的高度,明確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原則、基本方略、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這是我們黨對水利工作認識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對加快水利改革發展,開創水利工作新局面,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
第二,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舉措。在水利投入方面,提出要進一步提高水利建設資金在國家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水利資金,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延長和拓寬水利建設基金,加強對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資水利。在水資源管理方面,明確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在創新水利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強調要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落實好小型水利工程管護主體和責任,健全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這些重大舉措,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含金量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第三,水利資金投入大幅增加。中央明確提出,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平均每年達到4000億元。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已落實2011年水利建設投資約3000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139億元,比去年增加152億元,增幅為15.4%。特別是中央財政水利專項資金大幅度增加,已落實資金457億元,較2010年增加189億元,增幅為70.5%。
第四,部門密切協作合力推進。水利部及時制定了貫徹落實工作方案,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出臺水利建設基金、水資源費使用管理、土地出讓收益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農村供水用電優惠等配套政策措施,印發地方水利工作指導意見,開展加快水利改革發展試點。發展改革委把水利列為重點保障領域,優先安排資金,加快項目審批。財政部大幅度增加水利專項資金規模,大力支持民生水利工程建設。監察部與水利部建立了聯合監督檢查機制,開展了全方位跟蹤監督檢查。金融主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把水利作為重點支持行業,加大水利信貸支持力度。中宣部、中央外宣辦等八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強水利公益性宣傳的意見》。其他部門也根據各自職能分工,積極配合,大力支持,形成了推進水利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
第五,各地治水興水高潮迭起。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水利的認識高度、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出臺了貫徹中央1號文件的實施意見或決定,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以黨委或政府名義召開了水利工作會議,結合省情水情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比如,有的提出各級財政每年新增水利建設投入資金與財政收入增長保持同步;不少省份明確了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10%用于水利建設的省級統籌比例,有的高達50%;有20多個省份建立了省級水利投融資平臺公司;29個省份出臺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用電的具體優惠政策;大多數地方都提出落實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具體措施;絕大多數地方明確提出要恢復和建立鄉鎮水利管理機構。從各地貫徹落實情況看,治水興水春潮澎湃,水利改革發展勢頭強勁。
第六,“十二五”水利開局很好。成功抗御了北方冬麥區、長江中下游、西南地區等3次大范圍嚴重干旱,為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實現罕見的“八連增”提供了重要支撐。有效應對了局部地區暴雨洪水、“兩江一河”嚴重秋汛和臺風災害,洪澇災害死亡人數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新一輪治淮工程啟動實施,一批重點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災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全面實施。農田水利建設再掀高潮,第三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啟動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再傳捷報,全年可解決6300多萬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
二、四川治水歷史悠久,水利事業成效顯著
四川是西部大省、經濟大省,也是水利大省和農業大省,具有悠久的治水興水歷史,舉世聞名的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國。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災后重建的歷史機遇,奮力推進“兩個加快”,全省呈現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明顯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喜人局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堅持治水興蜀的方針不動搖,各項水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治水思路實現戰略性調整。在準確把握新時期水利戰略定位的基礎上,提出了“圍繞一個目標(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推進三個突破(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利用方式、水利建設體制機制創新三個突破)、構建六大體系(水資源配置調控、水利防災減災、糧食安全、民生水利、水生態安全、水利科技支撐六大體系)”的水利工作思路,找到了從戰略上和根本上解決四川水利薄弱環節和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徑。
二是水利投入實現歷史性增長。“十一五”期間,四川水利投資達459億元,相當于“十五”的3.5倍。解決了160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2億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23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萬平方公里,新增農村水電裝機329萬千瓦,新建堤防626公里,大大超過“十五”發展水平,水利保障支撐能力全面提高。
三是防災減災得到整體性加強。奪取了水利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成功排除了唐家山等堰塞湖險情,實現了震損水庫、水電站和堤防護岸無一垮壩決口。迅速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全省水利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全面完成。有效應對了特大旱災、特大洪水泥石流災害,最大程度地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是改革創新取得階段性突破。全省所有市州和縣市區全部組建水務局,初步實現全省范圍內涉水事務統一管理;水利投資體制改革實現突破,省水務投資集團掛牌成立;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基本完成,人員基本支出和維修養護經費基本落實;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蓬勃發展;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取得明顯成效。
近幾年是四川水利事業發展最好最快、人民群眾從水利發展中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借此機會,我代表水利部,向長期以來關心、重視和支持水利改革發展的四川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長年奮戰在四川水利一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四川省情水情特殊,水利工作任重道遠
四川是“千河之省”,水資源是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水利是四川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重要基礎支撐。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之受特殊地理氣候條件的影響,四川水利一些深層次問題和薄弱環節日益凸顯,“水”已成為制約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瓶頸。一是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四川水資源總量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分別列全國第2位和第9位,但70%左右降水集中在5至10月,大部分以洪水形式出現,且地區分布不均,季節性缺水、區域性缺水等現象比較普遍,特別是人口和耕地最集中、工農業產值占全省85%的盆地腹部區,水資源量僅占全省的22%。二是骨干水源工程缺乏。全省水庫總庫容只有73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2.8%,蓄引提水能力只占水資源總量的10%。三是農村水利建設相對滯后。全省還有215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沒有解決,人均有效灌溉面積僅為0.43畝,旱澇保收面積只占全省耕地面積的30%。四是防災減災能力亟待增強。“六江一干”堤防工程尚未完全形成封閉體系,大多數沿江沿河城市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全省還有1893座中小型病險水庫和23座大中型病險水閘存在安全隱患,大量中小河流和山洪溝急需治理。
在看到四川水利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四川水利改革發展具有的獨特優勢,堅定治水興蜀的信心和決心。
一是有西部開發的政策優勢。中央將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放在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首要位置,支持西部建設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國務院《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強調,支持四川“興蜀”水源工程建設,加大四川都江堰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力度,加強四川成都平原糧食生產能力建設,推動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四川水利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二是有全省上下的大力支持。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水利擺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突出位置,奇葆書記、巨峰省長親自調研、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作出重大決策。四川省委1號文件全面繪就了今后一個時期四川水利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要求各級財政對水利投入的總量和增幅要有明顯提高,建立省級財政水利專項資金投入機制,全省各級都要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并明確其中30%由省級統籌。全省各級黨委、政府都極為重視水利,相關部門全力支持水利,全省上下大興水利的熱情空前高漲。
三是有前期工作的基礎支撐。四川科學編制了全省“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渠江流域防洪規劃等一批事關全局的重要規劃,“十二五”時期水利規劃投資規模接近1600億元,一大批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基本成熟,概算總投資近600億元,已經做好了推動水利跨越式發展的各項準備。昨天,省委、省政府召開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區等大中型水利工程集中開工建設動員會,拉開了四川水利大建設大發展的嶄新帷幕。
四是有能打硬仗的水利隊伍。四川水利隊伍是一支政治強、素質高、業務精、作風實的隊伍。面對特大地震次生災害防范,他們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在災后水利重建的歲月里,他們堅韌不拔、頑強拼搏;在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中,他們只爭朝夕、奮勇爭先,集中體現了“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我相信,得到鍛煉、經受洗禮的四川水利系統,一定能夠擔當起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重任,一定能夠完成好四川省委、省政府交付的各項任務。
五是有部省合作的良好契機。長期以來,水利部與四川省委、省政府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特別是汶川地震發生后,我們在水利抗震救災現場、堰塞湖應急排險一線,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并肩作戰,攜手抗災,化解了一個個風險,結下了深厚的戰斗情誼。為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部省合作,昨天我們又與省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加快四川水利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四、抓住寶貴發展機遇,推進四川水利新跨越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四川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關鍵期和攻堅期。四川省各級水利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一主、三化、三加強”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的核心目標,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大力發展民生水利,努力推進四川水利新跨越,為全省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一要堅持科學發展,不斷完善治水興蜀方略。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立足四川省情水情,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斷創新水利發展理念,轉變水利發展模式,破解水利發展難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四川特點的水利現代化道路。繼承和發展“千年都江堰”蘊含的寶貴治水思想和科學治水理念,堅持人與自然、人與水和諧,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正確處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關系,攔蓄分泄兼籌,興利除害并舉,防災減災并重,治標治本結合,統籌解決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問題。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制定實施水利規劃,合理確定水利發展長遠目標、建設任務、投資規模和工程布局,促進川東與川西、盆地與山區、城市與農村水利協調發展,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
二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民生水利問題。要把水利作為解民憂、紓民困、保民安、惠民生的重要手段,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步伐,2015年前全面解決215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快實施病險水庫和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加強重點中小河流和山洪災害防治,盡早消除安全隱患。突出抓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因地制宜興建“五小水利”工程,推動全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邁上新臺階。深入開展城鄉水環境綜合治理,繼續實施水利血防工程,著力加強牧區水利建設,積極推進小水電代燃料和水電新農村電氣化建設,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生產條件。
三要堅持統籌兼顧,不斷完善水利工程體系。建成亭子口、武都、小井溝等骨干工程,加快都江堰、玉溪河等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步伐,抓緊建設武引二期灌區、升鐘灌區二期、向家壩灌區一期等一批新灌區,進一步夯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水利基礎。加大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礱江、長江上游干流“六江一干”治理力度,盡早開工渠江紅魚洞、泥溪等控制性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強山洪災害防治,搞好地震災區堰塞湖疏浚,完善水文基礎設施和預警預報系統,進一步從整體上提升防洪保安減災能力。堅持建管并重,嚴格執行管理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制度,把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有機銜接、有效統一起來,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四要堅持節約保護,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項制度”,著力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抓緊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完善農業、工業、服務業、居民生活等用水定額指標,制定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體系,盡快扭轉水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污染嚴重的局面。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城市,盡快形成政府主導、市場調節、公眾參與的節水新機制。嚴格執行水資源有償使用、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和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等管理制度,加強需水管理,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五要堅持改革創新,建立健全水利體制機制。加大省、市、縣各級財政對水利的投入,落實好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完善水利建設基金政策,加大水利建設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各地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足額落實水利建設地方配套資金,確保水利投資穩定增長。進一步深化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對水資源評價、規劃、開發、利用、配置、保護的統一管理,強化對供水、用水、排水、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等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加快建立或恢復基層水利站,強化其公益性職能,落實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促進節約用水,降低農民水費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運行。
六要堅持強基固本,全面提高水利服務能力。完善水利規劃體系,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強化對規劃實施效果的評估,進一步增強水利規劃的權威性、指導性和約束性。健全水資源節約保護、防汛抗旱、農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法律法規,盡快構建適合省情和水情的水法規體系。推進水利綜合執法,嚴厲打擊各類水事違法行為,健全預防為主、預防與調處相結合的水事糾紛調處機制,維護和諧有序的良好水事秩序。加強水利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大力推進水利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推廣,不斷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技術裝備水平。加快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信息化建設,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
同志們,加快四川水利改革發展,既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事,也是水利部的重要任務。我們將按照雙方簽訂的水利合作備忘錄,多渠道、全方位、大力度支持四川水利事業發展。我相信,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四川水利改革發展一定能夠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譜新篇章、再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