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1來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南水北調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蔣旭光:
加快推進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建設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主骨架、大動脈,《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明確,南水北調工程包括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路。目前尚未開工的西線工程計劃在長江上游調水入黃河上游,主要目標是解決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等6省(自治區)在內的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規劃調水總規模170億立方米。 建議加快推進西線工程前期工作,盡快啟動西線一期先期實施工程可研工作,為工程“十四五”末開工建設創造條件。工程遵循由近及遠、先易后難、從小到大的原則分期實施。西線一期工程計劃投資2000多億元。從建設周期看,西線一期工期至少需要10年時間。建議,加快推進西線工程前期工作,優化進度安排。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徐雪紅: 嚴控黃河流域新建人造水景觀 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就是水資源供需矛盾。近年來,黃河流域部分地區出現盲目新建、擴建水景觀,以引黃調蓄灌溉、民生供水、生態修復等為名“挖湖造景”的現象,擠占了農業用水,增大了生態風險。建議嚴格控制在黃河流域新建人造水景觀,同時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建立整治人造水景觀的長效機制。 建議各地政府明確主管部門,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進一步梳理排查轄區內的自然保護區、生態公園、文化公園、城市公園等確需保護的生態水面并開展評估,建立名錄清單。同時,按照“四水四定”原則,管好用好生態水,在確保生活、生產用水的同時,科學制定生態補水指導意見,確定不同來水條件下的優先補水順序和補水水量、水源等,保障核心生態保護區的基本生態用水。 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由相關部委組成的統籌協調機制,相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從規劃批復、用地審批、取用水審批等環節加強管理,并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嚴控新建人造水景觀。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谷樹忠: 推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人民群眾越來越多享受到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然而,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還需加強“雙向”轉換,在政府主導下實現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發展,吸引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才能實現從“要我保護”到“我要保護”的根本轉變。 現階段,既要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也要把金山銀山轉化為綠水青山,而且最好雙向轉化的責任由同一個行業主體承擔。小流域治理與水土保持模式、濕地保護修復模式、河道整治模式、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模式等,都是推進金山銀山向綠水青山轉化的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張肖: 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建設 近年來,極端天氣增加,安徽省頻繁遭遇干旱威脅。補齊工程短板,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前期工作,力爭項目早日上馬、盡快實施。 經過分析論證,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在安徽省供水范圍涉及皖北地區和江淮分水嶺地區的宿州、淮北、蚌埠、滁州4市14個縣(區),供水范圍內2035年規劃總人口843萬,農田有效灌溉總面積453萬畝。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建設后,將為安徽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揭陽市水利水電技術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陳旭斌: 推動綠色水經濟 提升百姓幸福感 廣東地處南方豐水地區,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人水關系密切,發展水經濟具有資源稟賦良好、市場廣闊的先天優勢。建議推動綠色水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廣東水經濟市場發育處于初步階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意愿有待提高。建議首先要做好組織協調,做足政策規劃。希望國家有關部委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出臺支持水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法規、技術規程規范,并加強對各地發展水經濟的指導。 同時,重點以河湖、水利風景區、水庫等為載體因地制宜,把推動水上運動產業、水文旅產業、內河游艇游輪經濟、水科技和水金融等水經濟新業態高質量發展作為水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此外,還要動員社會力量,通過采取成立行業協會、加大宣傳力度等措施營造良好氛圍。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 將節約用水理念根植于幼兒心中 嬰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在學齡前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將節約用水理念根植于幼兒心中,將深刻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節水教育從娃娃抓起是非常重要的。 要以尊重幼兒年齡特點與發展規律為前提,讓孩子們感知水、親近水。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在游戲中體驗水的重要性,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 通過自主制定節水公約、制作宣傳海報、錄制節水視頻,孩子們小手拉大手,向家長和社區居民宣傳節水好方法,影響帶動身邊人加入到節水護水的行列中,做節約用水的傳播者、踐行者、示范者。